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发布时间:2008-06-22
点击量:8699
来源:
班主任学习资料
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富裕与繁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离婚率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家庭解体的现象已屡见不鲜。家庭破损后会给学校教育带来不少因难,破损型家庭的孩子,不能像正常家庭的孩子那样,同时享有双亲的爱,造成爱的天平的倾斜。本班学生中已有九位学生是单亲家庭,这是本人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以来从未碰到过的现象。
离婚率的上升,是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良青少年中有很大比例是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子女;英国心理学家海尔特研究发现,双亲不和比双亲不全有更坏影响。父母离异前的“内战”,离异后的互相攻讦,会使子女产生严重的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从很多事例我们可以发现,破损家庭的学生绝大多数思想行为偏差较大,学习上也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如何教育好破损家庭的子女,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十分严峻又现实的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现在的学生的家长大都是“文革” 期间成长起来的一代,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在文化知识上存在“先天不足”,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有的原来就不正确,有的因家庭的变故而发生变化。对子女或溺爱矫惯有加,或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致使孩子性格被扭曲。大量的事实证明:充满相亲相爱的家庭,学生心情安宁、活泼、愉快、积极向上。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的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孤僻、冷酷。教师担负着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应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关心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便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消除心灵创伤,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首先应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1)对特殊家庭子女的调查。主要是:家庭类型,与谁生活,家庭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对父母的感情,父母离异后是否与另一方来往 ,心情不舒畅时愿和谁说等。
(2)找同学个别谈心,主要了解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内心的苦闷。
(3)通过与学生家长交谈,了解对子女的关心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措施等。
通过了近一年的调查、谈心,对特殊家庭学生的种种表现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并产生性格上的缺陷。
(1)自卑心理。十八、九岁的孩子正是生理和心理发生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情感非常脆弱。家庭的破裂,给本来就很脆弱的心理又蒙上了阴影。他们自感不如人,矮人一等,害怕别人谈及此事,生怕老师、同学看不起自己,因而对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别敏感。许多同学不愿让人知道自己是特殊家庭的孩子,许多同学有自卑心理。如杜某,父母离异后,随父生活,每当老师问起其家庭近况时,或沉默不语、或泪流满面,显得沮丧、自卑;朱某,父母离异后,与母亲一起生活,他从来不谈自己家里情况,班主任老师、同学也不知道她家的特殊情况,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知道了此情况,他母亲立即到学校来,请老师保密,因为儿子害怕同学知道此事,会瞧不起自己,其他一些离异家庭的同学,对老师、同学的关心也常抱有戒心。
(2)孤独心理。破损家庭不利于家庭生活维持和家庭职能的正常发挥,这类家庭的家长常要扮演双重角色,而这种双重角色的权威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孩子总觉得少一个能理解自己的人,有些单亲家庭,担心孩子在外面吃亏,而不许孩子和任何同学接触,甚至强迫子女与原配偶断绝来往,也有的父母因婚姻的不幸,自己的心理也有障碍,出于对前夫或前妻的憎恨,向孩子灌输对方如何坏,要孩子一定要争气。有时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使孩子感到很苦恼,内心的情感不能向父母倾吐,又不愿向老师或同学诉说,久而久之形成孤独心理,特殊家庭的学生大部分不愿与正常家庭的孩子交往,而喜欢和同类型家庭的孩子交往,在他们身上有较强的同病相怜的倾向。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表现为“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的情绪。这往往是一种由于家长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谅的错误而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的不信任、厌恶和消极的对抗情绪,且常常在学校中时有表现。
(4)报复心理。有些离异家庭的子女在经历了家庭解体前后的风风雨雨后,心理成熟比较早,看到别的同学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使他们心中有一种失落感,自卑、自怜、压抑、怨恨的心理交织在一起,就有可能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报复来渲泄消极情绪,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在他们身上,滋事、斗殴等时有发生。
2、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的偏差。
对我班特殊家庭学生的跟踪调查,相当多的同学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上比较差,主要是不诚实,爱说谎,在家长面前说谎,在亲友面前说谎,在老师面前说谎,在同学面前说谎。
3、学习上不求上进。
特殊家庭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无人关心自己的学习,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求上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由于家庭的变故对他们的伤害太大,在他们学习上需要人帮助的时候,他们听到的却常常是父母的争吵、打骂,使他们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对于家长不负责任的行为,相当部分的孩子往往以厌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报复。并逐渐由学习上的失败者发展成为思想品德的不良者。上课不守纪律,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甚至根本不做作业。自暴自弃,完全丧失自信心。
对策与建议
特殊家庭学生中不良思想品质何行为习惯的形成,既有自身的消极因素,也有来自外部的消极因素。因此,对他们的品行进行矫治,家庭、学校、社会必须齐抓共管,既要各尽其责,又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受到良好效果。
众所周知,家庭、学校、社会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三大课堂。而三者之中,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切成功教育的幼芽就扎根在家庭之中,一切失败的教育,也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特殊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行为,往往与他们的父母教育失误有关。
1、矫正家庭教育的失误
特殊家庭的家长如何教育好子女呢?这里既有思想上需要认识的问题,也有在实践中的态度、方法等问题。
在思想上,离异家庭的家长,首先应克服种种烦恼,尽早摆脱过去家庭生活的阴影,多为孩子着想,既不应把孩子看作是私有财产严加保护,也不能认为孩子是多余的而不管不问。父母离异后,许多父或母,不允许孩子与另一方来往,这使孩子的心情压抑是必然的。如果双方都能正确对待,允许孩子经常来往于另一方,不在孩子面前互相攻讦并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进行沟通,孩子的性格发展就比较正常。我班朱某,通过我从中做了不少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服该生与父母沟通关系,现在已经是亲生母亲自由来往,因而该生自卑感较少,各方面比以前都有长足的进步。大人之间的矛盾,千万不要转嫁到子女身上。即使离异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推诿责任,不限制孩子与父母任何一方的亲近和接触,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在实践中要能用正确的态度与方法对待孩子,特别是再婚家庭,对待非亲生子女,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感情上要真心地接纳,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尽快熟悉新的环境,抹平心灵的创伤,与新的家庭融为一体,接纳是教育的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孩子在感情上与家庭的距离将会越来越大,甚至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一是担心不是一家人了,就会永远失去父爱或母爱;二是害怕受到周围人的歧视或出现尴尬的场面;三是惧怕父母不爱自己了,认为父母若是爱自己的话,就不会离婚,由此而产生较强的自卑心理。因此他们常常到家庭之外去寻求刺激,以得到某种补偿。家长要针对孩子的这些心理特征去相应的做出合理的解释,调整其不正确的想法,尽可能消除他们的顾虑、担忧和恐怖。同时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体贴,开诚布公地对待他们,用灼热的爱去感化他们。这样,他们总有一天会敞开心扉,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正确教育。据调查80%的特殊家庭的孩子都希望有一个完整的温馨的家。家庭的和睦是我们的孩子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所企盼的。
再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我们家长的天职。如我班的黄某最担心父亲、母亲都在家,无休止的吵闹,使她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有时上课也会在那里发呆。
2、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在对待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上,学校无疑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品行较差者。为了矫治这些学生的不良品行,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作法:
(1)生活上多给一些关心。
特殊家庭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境比较困难。对于这些同学,学校应主动予以关心,尽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可以为他们免去杂费和集体外出活动的经费,动员班级学生为他们献爱心。节假日组织他们来校座谈,外出参观,生日时给他们送上一点礼物,使他们体验到学校在关心他们,老师在关心他们,从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实践证明,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都会投桃报李,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怀。
(2)学习上多给他们一些帮助。
为了帮助特殊家庭学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要偏爱这些学生,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并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们补缺补差。当他们稍有进步时,老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喜悦,激励他们不断进步。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小组的作用,经常找这些同学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找问题的症结,为他们提供正视现实的方法,向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要注重对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向他们指出:第一,不要有自卑心理,应相信老师和同学不会歧视你。第二,要学会做人,尊敬长辈,与同学友好相处,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第三,要培养自己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家庭的不幸虽给自己带来不利的一面,但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耐挫能力、自理、自立能力。
(4)经常开展家访活动,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互通情况,共商对策,使孩子无法钻空子。
(5)建立帮教网络。
对一些问题比较多的特殊家庭的学生,根据情况应该为他们建立帮教卡,定期组织他们来校参加活动,并和街道、里弄、巡警等经常联系,力争杜绝他们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员来往。当然,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持之以恒,要抓反复、反复抓。因为反复不等于重复,重复中往往有着变化、有着进步。当他们发生反复时,我们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弄清原因,然后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多关心他们,哪怕有些微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
3.充分利社区教育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特殊家庭学生品行的不良还有一定的社会因素。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思想家爱尔维修认为:"儿童的真正教师是他们周围的对象",即周围的环境。除了父母亲朋的影响之外,所接触的人,所受的教育,所读的书等社会生活条件都是造成人的性格、道德和观念差异的因素。为了减轻和消除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灵创伤,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资源。街道,里委可通过多种形式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各方面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
(1)生活上照顾他们。
由街道、村委会牵线搭桥,开展结对子活动。对离异家庭中生活困难的同学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使这些 缺少家庭温暖、生活拮据的孩子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将来很好地回报社会。
(2)思想上关心他们。
建议街道、村委会经常上门家访,了解家长及孩子的思想状态,并及时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共同商量、研究,关心、教育好每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
(3)政治上辅助他们。
有些学生法制观念较差,特别是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一方面不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又常常自觉不自觉的违纪违法甚至犯罪。因而,及时请维权岗、司法机关同志来校、班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加强法制观念的重要性,讲青少年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从而达到减少或降低他们违法犯罪的目的。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学校内外沟通,给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予更多的爱,使他们内心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都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促使他们克服并逐步消除不健康心理,象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