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英语阅读课导读题的创作
发布时间:2009-02-09   点击量:7155
字号:
来源: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目标描述,中学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作用下,通过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其阅读技能最终达到《课标》设计的总体目标。而导读题的作用则在于明确学生阅读活动的目标任务并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所以,导读题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阅读课总体目标任务的完成。现从以下几方面对导读题的设计和策划作以探讨:
一.导读题的策划要有利于阅读课总体目标的实现
根据《课标》对六、七、八三级阅读能力的目标描述,高中阶段阅读课的目标任务可以综合为以下几个方面:1. 能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其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2. 能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3. 能利用上下文的逻辑线索帮助推理、预测、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4. 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5. 能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词义;6. 能根据阅读目的确定不同的阅读策略;7. 能提取、筛选和重新组织文章中的信息;8. 能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9. 能欣赏浅显的经典的英语诗歌等文学作品;10. 能从网络中获取并加工信息;11. 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依次累计达到20万、30万或36万词以上。
上面是《课标》对高中阶段6-8级阅读技能所规定的总体目标任务。其中前面的九项目标确定了中学英语阅读课的主要任务,而这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助于最后两项目标的实施。因此,在导读题的设计过程中应立足于引导学生全面完成《课标》规定的目标任务,特别是前面的十项目标。
二、导读题的策划应突出不同体裁和题材的基本要素
中学阅读课的选材包括了书信、短剧、人物传记、新闻报道、故事、论说文、说明文和叙述文等题材。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任务。这些不同的分目标集成了《课标》描述的总体目标任务。因此,没有了各语篇的分目标,《课标》描述的总体目标也就无从实现。因此,正确识别文章体裁和题材、了解各体裁的基本写作手法是实现总体目标的基础。虽说中学英语阅读课体裁丰富、题材多种多样,但说明文、叙述文和人物传记构成了阅读课的主要文体。除了各种文体的固定格式之外,从写作方式来讲可以分为narration、exposition、argument和description四种。Narration的写作特点就是围绕who、action(what)、how、where、 when五个要素展开叙述。Travel journal便是典型的记叙文。该文的具体目标任务可以设定为:1 了解文章体裁---‘叙述文’;2 了解该文体的基本要素---‘who、action、 how、 where and when’;3 刨析文章结构--- Paragraph I, describing the idea to cycle along the Mekong River.; Paragraph II, narrating the best way of getting to places and the source of the river.; Paragraph III writing the large atlas with good maps, showing the details of the world geography. 4 归纳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Wang Kun and Wang wei’s dream of taking a great bike trip, 5 了解作者的态度---Wang wei’s determination and their preparations for the trip. 概而言之,不同体裁和题材的阅读材料有着不同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体现了该堂阅读课的具体目标任务。因此,在导读题的设计时要突出不同体裁和题材的基本要素。这样才能有效落实《课标》描述的总体目标任务。
三、导读题的设计要适合不同的阅读策略
朗文出版集团在其出版的《New Integrated English》教材中,按照人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将阅读活动划分为‘scanning、skimming和reading for full comprehension’三种。朗文将这三种阅读活动定义为:‘Not noting all the details but trying to find a particular idea or piece of information is called read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or scanning. Reading through the text quickly, merely to get an idea of what is about is called reading for ‘gist’ of the passage, or skimming.“ 最后是“Reading carefully, noting details and trying to understand all the text is called reading for full comprehension.’朗文无论是在其出版的《English Express》(港版初中教材)还是《New Integrated English》(港版高中教材)以及相关的教师用书中都是采用以上三种策略促使学生思维依次向纵深方向发展。下面我们以wildlife protection, Module Two, Unit 4,为例,谈一下这三种阅读策略对导读题的不同要求:
1 Guiding questions for scanning 
广义的浏览(scanning)是‘读标题’,以便获取读者感兴趣的信息类别。它的显著特点是读者的主动性及其阅读目的的不确定性。阅读课中的浏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获取某一特定的信息类别而展开的一种阅读活动。它的显著特点是学生对教师指导作用的依赖性;同时,它还伴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即,完成导读题指定的目标任务。朗文在《New Integrated English》教材中在介绍用作此目的的导读题时常用的是“Look at the text but not read it and find which of the items below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由此可见此类导读题的难度系数不能太大。最好是本题材的一个或两个基本要素,以确保学生通过‘look at’就可以找出答案,而不是通过‘read’。据此,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wildlife protection, Module Two, Unit 4,一文时,设计了以下导读题:
“Look at the text and find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tems are talked about.”
A . animals      B. situation     C. cause   D. places       
这里的A、 B和D 是本文的三大基本要素。学生通过‘look at’即可找出答案,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预测本文的行文趋势。
2 Guiding questions for skimming
依据朗文,Skimming is reading for ‘gist’ 的定义,可以得出skimming 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据此,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导读题:
1)What problems are some wild animals in China facing?
2)Why are elephant numbers increasing in Zimbabwe?
3)How does the government of Zimbabwe help protect wild animals?
4)What must be done if wildlife protection is to succeed? 
以上导读题的设计立足于对目标任务的进一步细分,从而,使学生对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基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将学生的阅读活动朝着全面完成该课的目标任务推进了一步。
3 Guiding questions for full comprehension
Reading carefully, noting details and trying to understand all the text is called reading for full comprehension. 用作的reading for full comprehension的导读题应以培养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意图、确定文章逻辑线索、刨析文章结构、推测词义、清除文章难点、分析语句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据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导读题:
1)What three places did Daisy go?
2)What three animals did she meet?
3)  How many antelopes are being killed every year?
4)What is the problem of the antelope?
5)What the situation about elephant and rhino?
6)  How did life improve for the farmers in Zimbabwe?
从scanning到skimming, 再到reading for full comprehension体现了阅读活动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同时,也遵循了人类认识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上三种不同的阅读策略对导读题的难度系数随着认识活动的深入而逐步增大。总之,导读题应尽可能和该阅读策略对学生认识深度的要求保持一致,以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如果难度系数过小, 有的学生就会不读自通。这样会使学生失去阅读动力。相反,难度系数太大,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导读题的创作过程
第一、读标题(headline)。文章的标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章的体裁和题材。通过读标题可以分析判断出文章的体裁和题材。一旦确定了文章的体裁和题材,就要迅速调集存储于大脑中所有相关体裁和题材知识;如:该体裁的写作常识是什么?该题材的相关知识你知道那些? 并以此对文章的行文趋势进行预测。
第二、阅读文章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文章的主题句进一步明确了文章的行文趋势。通过审读文章的主题句并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对文章的逻辑线索作出预测。英语文章的topic sentence一般位于文首。以The RETURN OF THE TMILU 为例,该文的主题句就是‘The milu dear has returned to China.’ 读了此句后,我们不禁要问‘Where have they gone? What made they leave their native place? How long have they been away from their hometown? When did they come back? Where do they live now? 而Computer Module Two, Unit 3,的主题句是‘Over time I have been changed quite a lot.’ 读完此句,我们不禁要问‘Where and when did I originate? What about my development? What stages have I experienced? What makes me successful?’ 总之,文章的主题句暗示了文章的行文趋势,只要熟悉了各种文体的写作常识,便可以作出正确的预测。
第三、通读全文。阅读全文验证自己的预测是否符合文章的逻辑线索。有时也可能因为自己对某一体裁或题材不够熟悉而出现预测偏差,则需要依照文章的选材和此种体裁的基本写作手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直至探究出文章的逻辑线索。
第四、文章解析。在确定了文章的体裁和逻辑线索之后根据各体裁的基本要素刨析文章的结构层次,依据该体裁的基本写作特征划分段落并概括各段的主旨;然后,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法来归纳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
第五、确定文章的难句。对文章难句的确定要立足于取精用弘,不得冗杂。只要句子的难度系数不足以影响学生的总体思路,就不必耗时予以解析。如果出现了影响学生思维的难句,要引导学生通过句子成分分析来了解句子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准确把握句子的含义。新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的难度系数较过去的使用教材有所降低,因而,在阅读材料中足以影响学生思路的难句可能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设计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易混词或短语引导学生进行辨析,以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第六、导读题的创作。 导读题的创作除了遵循前面的三个原则之外,其难度系数也要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如果难度系数过小, 有的学生就会不读自通。这样会使学生失去阅读动力。相反,难度系数太大,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同时,对老师的教学辅助知识体系提出了高的要求。导读题的设计实质就是将阅读课总体目标加以细分。导读题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了阅读课总体目标的实现。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尽快完善自己的辅助知识体系,就一定能够根据不同的体裁和题材设计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导读题。这样,就能成功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阅读课目标学习任务。
钉钉高效办公
中国知网
rayapp下载
档案工作
图书资源中心
返回顶部
Baidu
map